close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一本好書就像是一個好老師那樣給你許多養育孩子的教巧和方法

即使生了第二胎我還是像新手爸媽那樣不斷學習怎麼教養我的小孩

因為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個性也不同所以才要因材施教

但是我覺得身為父母的我們要懂得變通

不是書上要你怎麼教你就怎麼教 要依當時狀況孩子的情況來做調整

 

這個道理就像是不要死讀書 要會活用書中的知識才是真的學習

這也是我有感於看許多用百歲醫生寶典的媽媽們在煩惱為何小孩沒像書上那樣連續睡12個小時

或是小睡都不安穩在煩惱發問   甚至覺得作者的方法根本沒用....等等

不是每個小孩都一定要睡滿12個小時也不一定每個小孩都會

也不是每個小孩在小睡時刻一定都要很安穩的睡    或是沒有很安穩的睡一定就不好

作者只是提供他的經驗或是專業   沒有必要像是聖經一樣必須照著做不可

 

一直以來我對怎麼教養小孩人格發展一直都很有興趣

也會常常藉由Ryder的一些反應來思考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這是當Ryder三歲過後讓我越來越有感而發的事情

 

最近

我覺得Ryder出現的一些狀況讓我有些煩惱

才讓我想要更加清楚的去探討是不是在目前的教養上面出現了什麼問題

這本書真的幫我了解決很多我的問題點

 

我大概截取一些書本上的內容

還有其他更多的觀念我無法再此一一敘述

有興趣的看官就去買一本來敗讀看看吧

 

(一)父母與孩子永遠無法成為朋友

兩大特徵 測試你想不想成為孩子的朋友

*一心只希望孩子能喜歡自己,完全不能忍受從孩子那裡聽到對自己不滿的地方;

 也會盡量避免扮演黑臉,只想跟孩子保持友好關係。

*總是背負著對孩子有太多的罪惡感。

*只要孩子提出想做ˋ決定要做的事情,無論如何都會盡力幫忙完成。

*責備或處罰孩子時就會感到心痛,所以就算孩子有錯或做得不對,也不會適時的糾正他。

 

在家庭治療理論一書中提到,所謂健康的家庭是父母行使領導權而形成階層性的規範,

也就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必須建立起正確的上下階層關係,

父母的位置應該在引導孩子的高度,而孩子處在追隨的狀態。

但這並不意味著父母的存在是要成為讓孩子害怕的獨裁者,

而是要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能適當地給予讚美,做錯的時候要能直指錯誤不吝嗇於責備,

恰到好處的在愛與管教之間取得平衡。

父母就是父母,並不是ˋ也不會ˋ更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朋友。

如果孩子需要朋友可以在外面結交,爸媽的定位是與生俱來不會改變,

基本上大部分的孩子也不會希望爸媽去取代朋友的那個位置。

那麼既然不是朋友的關係,孩子跟爸媽之間到底要怎麼相處才是正確的呢?

這就必須依照不同情況來區分。

 

如果位置顛倒,變成孩子的地位比爸媽還高,這樣就會變成不是爸媽指導孩子改正錯誤ˋ

給予引導,反而是孩子在主導一切,一但是這樣的情況,那麼不論什麼情況,

只要一耍賴,爸媽就會沒輒去迎合孩子的脾氣。有些孩子根本不怕爸媽,

甚至還會發飆ˋ大喊大叫ˋ更甚者還會施予暴力。

一但孩子成了營造家庭氣氛的上司,掌握了所有主導權,就會成為爸媽完全聽從孩子的顛倒關係。

 

看到作者提到父母與孩子永遠無法成為朋友

一定會有些人覺得認同也有人會不以為意

但是我想作者是從在教導孩子的角度上告訴為人父母:

父母的位置應該在引導孩子的高度,而孩子處在追隨的狀態

不然在學校不會有老師學生的分別 也不會有長輩平輩的分別

最近在Ryder的身上就多少發生這樣的情形

爸爸跟我比較起來   我跟兒子的上和下的關係就比較明確

即使有這樣上跟下的這層關係在卻並不會因此影響到我與孩子之前的情感

當父母親可以作為孩子追隨的領導者時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很安心

就像是一國的總統他也可以很親民  但是對於國家該有的規範還是要制定

若是因此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反而會得到人民對他產生信賴感和尊敬

所以在這一點上面我其實是很認同作者的說法

 

(二) 錯誤的讚美,其實是一種毒藥

中毒讚美的孩子,缺乏自信。

所謂讚美中毒現象,是孩子聽不到父母的讚美就會感到不安,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只關心爸媽會不會喜歡。

像這樣自己拿不定主意,只想從父母或是老師口中得到肯定的答案或是讚揚,

才會放心大膽去做的孩子,可以懷疑是否有讚美中毒。

父母如果喜歡以無條件方式讚美孩子或是表達對孩子的愛,通常就會出現這種副作用。

 

在家裡患有讚美中毒的孩子其實看不出異常之處,不過一到學校問題就來了。

因為在家獨占媽媽的關心與愛,到了學校得不到老師太多的關愛與照顧,心理上就會有很大的壓力。

看幼稚園或剛入學的孩子,就能一眼區分出讚美中毒和正常的孩子。

正常的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任務後感到很滿足,但是讚美中毒的孩子在像是畫畫的過程中,

總是把眼光盯著老師看,期待得到老師的讚美,只關心到底該怎樣畫才能讓老師高興,

絲毫不理會自己在繪畫過程中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

 

許多父母有這樣錯誤的想法,總以為無條件的讚美孩子,就能幫孩子建立信心,

但結果卻剛好相反。如果在每件事情上都想要受到讚美的孩子,慢慢就會對讚美失去感覺,

反而容易缺乏自信及出現不安感,什麼事情都要先聽別人的意見ˋ得到別人的肯定才會放心。

讚美是要孩子認清ˋ接受真實的自己,並非要膨脹他的自信,讓他變成目中無人ˋ自大ˋ自傲的人。

從小,習慣了父母讚美的孩子,長大後,他該要去哪裡找這樣肯無條件對他的人。

其實所謂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感覺,而不是爸媽透過強力加諸在孩子身上。

省略隨口說說的虛假讚美,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的幫助。

 

不要單純的去讚美結果,而要把重點放在孩子對過程的努力,這會讓孩子感到更佳的喜悅與自豪。

所以將可以考到這麼好的成績,媽媽真的感到非常的高興!這類的話,換成沒有錯吧!

只要努力學習就能得到好成績,這樣你也會覺得很自豪ˋ很有成就感吧

 

許多父母也許會認為,以你為榮是最棒的讚美,但事實上卻是造成孩子壓力的罪魁禍首。

或許有些父母並不認同我這樣的說法,認為期望孩子可以光宗耀祖ˋ光耀門楣到底有什麼不對。

但我們反過來想一下,孩子此時的高就可以帶給父母榮耀,萬一有一天孩子表現不盡理想,

甚至一落千仗時,那爸媽該怎麼辦?難道要跟孩子說:你的表現真是太讓父母失望了,媽媽活著

還有什麼意思!這樣的話嗎?

 

對於讚美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要怎麼適時的讚美卻不是那麼的容易

這個問題其實在當我知道讚美對孩子的重要時就讓我煩惱過

因為你總不能對孩子在一件已經很會做的事情上面老是對孩子說:你好棒ˋ你好厲害

大人自己都喜歡聽到稱讚更何況是小孩

尤其像Ryder這樣年紀的孩子就更懂得稱讚所帶來的快樂和驕傲 

 

在看到書上的敘述時

我就覺得Ryder似乎有點讚美中毒

他非常喜歡聽到人家對他的稱讚甚至有時候當他做了一些行為時會問我們說:我是不是很棒

在還沒接觸這本書之前對於稱讚這一塊我似乎沒有自覺

但是看了最近Ryder的一些行為和書上給予的建議壤我重新好好調整學習要怎麼讚美Ryder

 

這讓我想到有一次在大學時幫同學們規劃畢業旅行

因為雞婆的緣故所以當時打電話問了很多有關行程和地點的事情

還因為太過了解被班上同學開玩笑的說:你是旅行社派來的吼

可是身邊有一位要好的朋友卻替我感到不平衡的說:他們知不知道在你這麼了解的背後是花了多少時間

 

後來大家都很開心的度過那次的畢業旅行

班上同學也因為我把畢旅辦得很用心也在結束之後一一跟我道謝讓我覺得很開心

雖然這樣的稱讚和道謝固然是令人開心的

但是要好朋友的那一席話卻讓我更加的深深感動

因為只有她看到我了解行程背後的努力

所以作者提到的

不要單純的去讚美結果,而要把重點放在孩子對過程的努力,這會讓孩子感到更佳的喜悅與自豪

懹我非常的有感觸以及贊同

 

而我們做父母的往往急於給孩子滿滿的愛

而忽略到讚美背後的陷阱以及過度讚美所帶來的問題

現在我在Ryder身上就很明顯感受到讚美似乎過度

當他在畫畫詢問我說:媽媽我不知道要畫什麼  妳教我畫時 

那時候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異處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也許是讚美背後所帶來的效應

 

(三)忍耐並不值得讚美

許多人在表現自己的想法時,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具有攻擊性ˋ消極的ˋ還有就是果斷的想法。

舉例來說:當有些孩子會不守分際地插隊,這時具有攻擊性表現的孩子會大聲喝阻:為什麼可以插隊

有些甚至還會動手推開插隊的孩子。遇到同樣情況,消息型孩子雖然心裡會很生氣,但是會忍著不表達自己的想法。

果斷型的孩子不會無理的推開對方,卻會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看法:我認為你這麼做是不對的!

這與攻擊型的小孩是有很大的差異

屬於消極型的孩子,通常都會被給予很善良之類的評語,但這樣的孩子最後常常會被別人藐視或者利用。

 

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千萬不要明明不喜歡卻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勉強去做,

不喜歡就表達不喜歡的意思,就算不做也沒有關係。

有些不敢說的孩子,往往是希望所有人都喜歡他,所以不會提出自己的意見及想法。

而不失禮節的拒絕,也是自信的一種表現。

 

我想作者應該是在針對想法上希望孩子不要壓抑忍耐

或是沒有什麼大礙的事情上面

我想關於這一點做父母的必須時時引導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

或是常常跟孩子說正確的觀念(當孩子還小不會表達的時候)

在我家每晚睡前除了唸故事書外

Ryder最喜歡的就是和我們聊天  聊天今天發生了什麼事情  聊心情等等

這也是促進親子之間情感很棒的方式之ㄧ

 

(四)別忘記責備孩子的初衷

到底為什麼要責備孩子呢?不是對孩子有所不滿,也不是為了發洩情緒,更不是為了讓孩子

無條件地服從父母,而是為了幫助孩子透過失誤以及過錯,學會做出正確的判斷。

不要總是對孩子說:絕對不行ˋ不要去做這樣的話,而是要確切告訴他為什麼不行ˋ

那樣做的話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樣才是更好的方式

 

關於這一點也是我常和我家爸爸在溝通的

我家爸爸常常會對孩子說:那個不行這個不可以的

後來我的觀察是他就是嫌麻煩覺得孩子搗亂所以常常就會脫口說出這樣的話

像是他要出門買個東西若是Ryder也想要跟著去他常常是不加思索的就拒絕

原因是他覺得自己快去快回帶個小麻煩在身邊他還要顧東顧西

所以常常在我眼裡是無傷大雅可以讓Ryder做的事情

我家爸爸常常都會很快回絕Ryder

 

其實像Ryder這樣正值三歲雞婆的年紀常常會要做東做西

說好聽一點是要幫忙其實骨子裡是因為覺得新奇好玩想要做

但是只要不是危險的不趕時間的我都會答應讓Ryder去做

例如: 他都會說他要幫我洗碗   其實我知道他是想要玩水而已

但是因為他有這一份心所以即使知道他根本是要藉機玩水我也不會斷然拒絕他

反而謝謝他這樣貼心幫媽媽分擔家事

 

(五)害怕責罵的恐懼,讓謊言因此產生

犯了錯就毫無理由要接受責備的孩子,會認為所有的失誤和錯誤是不能被容忍,或是丟臉

羞恥的,所以一定會想盡辦法去掩蓋和隱藏。

而找出錯誤行為的動機,比把焦點放在孩子錯誤的行為更為重要。

 

當孩子承認錯誤時,父母應該讓他更加安心,幫他解決問題,那麼當孩子下次再犯錯時,

也會想在第一時間告知父母,或是與父母討論。

孩子並不是因為想折磨父母,所以故意犯錯,而是因為缺少社會經驗,或是判斷錯誤所致。

 

其實就像作者所說的:

孩子並不是因為想折磨父母,所以故意犯錯,而是因為缺少社會經驗,或是判斷錯誤所致。

有時候會犯錯也是出自於好奇心所致

 

Ryder在最近的行為中就出現這樣的問題

當他手上拿著什麼他知道我們不喜歡他用的東西時他都會藏在背後或是躲到沙發後面讓我們看不到

更直接的時候就會說:妳們不要過來看我

看到他這樣的反應和行為

就讓我驚覺是否對他的一些調皮搗蛋的作為反應過度而導致他開始有這樣的反應

所以這讓我決定好好檢討自己

因為我擔心這樣下去 就會如同作者所說的:

犯了錯就毫無理由要接受責備的孩子,會認為所有的失誤和錯誤是不能被容忍,或是丟臉

羞恥的,所以一定會想盡辦法去掩蓋和隱藏。

 

然而做父母有的時候很難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脾氣

我記得前不久我在廚房做菜時 Ryder把我的醬油罐打開然後倒了一大半出來

當下看到時我忍不注大聲了出來

但是很快的我告訴我自己說要冷靜事情已經發生錯誤已經造成

該想的是要教他怎麼為自己的行為好好善後

於是開始要他拿抹布把沾滿醬油的地方好好擦乾淨

結束後Ryder告訴我說:媽媽我擦好了  但是有些地方我擦不到

我告訴他剩下媽媽幫忙你完成 

當然事後我有再跟他聊他這樣的行為所帶來的結果

 

(六)不要給孩子蓋上壞孩子的烙印

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愛,也會討父母的歡心,所以一時淘氣不是故意傷父母的心,也不是因為

天生就是個壞孩子,那是因為他們還處在一個需要學習ˋ適應社會的階段。

在學習的過程中,本來就會不斷犯錯,所以以孩子的行為就認定是不受教的壞孩子,

那麼孩子將永遠沒有變好的機會。

對做出錯誤行為的孩子說:你不是好孩子,壞孩子才會那樣做,不如說:你現在做得不對,

打人是不對的;對說謊的孩子說:你這個說謊大王,不如說你現在在說謊。

告訴孩子他是個有好品德的人,只是現在做出了錯誤的行為。所以這時要把孩子變成朋友

,而不是敵人,成為與孩子站再同一邊的人。

 

(七) 休息時間,可以充分安撫孩子的情緒

在美式懲罰裡,有一種懲罰方式,叫做休息時間。

就是讓有問題行為的孩子,到另一個地方,讓他在一定的時間裡靜靜地坐著,

而這種方式對糾正已經滿兩歲到小學低年級有問題行為的兒童是很有效的。

休息時間主要不是要懲罰孩子,而是給孩子冷靜並改變行為的機會。

 

休息時間這一招對Ryder來說是很有用的

而且不知怎麼的他很怕我們要他去休息反省

但是讓他緩和一下情緒再讓他知道他必須休息的原因

我覺得這個方法真的很不錯

也可以順便讓父母緩和一下因為小孩調皮而高漲的情緒

對雙方來說都是很好的方式

 

所以現在有時候Ryder自己因為不開心在大叫時

偶爾就會主動說:我要去休息一下

學會緩和抒發自己的情緒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學習

 

(八)體罰是最不好的管教方式

對孩子體罰,在孩子身上或心靈都留下傷痕,所以沒有必要。

很多父母在對孩子進行體罰時,往往不能控制好情緒,下手不知輕重,

甚至越打越生氣。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可能被過度傷害。

而且在打了孩子以後,父母和孩子都會陷於精神及情感上的創傷中。

 

但是言語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有些父母說:我從來不打孩子!

但是仔細觀察那些父母,卻有可能會大聲責罵孩子,甚至說些輕蔑的話,

當質疑他們這些行為時,他們會辯解說:我說這些都是為了孩子好。這種雖然不動手,

卻無時無刻充滿言語暴力的作法,比起直接體罰所帶來的精神傷害更為嚴重。

 

(九)慎選斥責孩子的理由

我常常剛父母說,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堅持自己所想的ˋ所要的,就是展現自己獨立的開始。

有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我意見,不也是長大的表現嗎?

 

孩子的固執並非一無可取,也有可被接受的倔強。

要如何分辨其中的差異?當想要斥責孩子時先考慮一下,這件事情確實是對孩子不利,

或只是自己想對孩子有干涉。如果孩子根本不把它當做問題,但父母卻認為那很嚴重,

那麼問題可能就出在父母,這時斥責孩子是沒有必要的。

 

當然也有需要立即糾正孩子的狀況,

像是在車上不繫安全帶,這種會有致命危險的情況時,就不能放任孩子的倔強不管。

換句話說,孩子的倔強勢無傷大雅的自我堅持,那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記得有一次

Ryder他拿著蠟筆在畫地板

我那時有點不太高興的對他說你在做什麼

之後因為要忙點事情我也就懶的搭理他

沒想到他後來結束時自己拿著衛生紙邊擦邊說:媽媽地板髒兮兮我把他擦乾淨

突然讓我恍然大悟

 

最近

Ryder對於畫畫有著很濃厚的興趣

但是每次爸爸培Ryder畫畫的時候總是會把畫畫的氣氛搞得很不愉快

後來我去看他們父子倆畫畫的情況時

發現問題都發生在爸爸的身上

因為爸爸怕Ryder浪費顏料所以一次都只擠一點點或是不准Ryder自己擠顏料

而且很規矩的自己把顏料擠在顏料盤上

我很不解的問爸爸   這樣的畫畫有什麼意思

 

於是我示範給爸爸看

告訴他我買顏料給孩子畫畫就是準備讓他畫個爽的怕浪費我就不會買了

誰說顏料一定要擠在顏料盤上擠在畫紙上也可以

誰說話畫一定不能沾到衣服要把自己弄得乾乾淨淨才叫畫畫

畫畫沒有規定一定要用筆畫   車子可以畫   手可以畫任何你想到的東西都可以畫

 

而這些理念

也是我帶Ryder上課從老師身上學習下來的

其實我很推薦父母去上一些親子課程

主要不只是孩子在學習而是父母也可以學習一些老師怎麼帶孩子的技巧

也是很不錯的方法

 

 

有時候想想

孩子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其實真的是很無傷大雅的

地板髒了再擦就好 衣服髒了再洗就好。。。。等等

很多可以事後再進行處理和補救的事情

而大人往往會因為自己主觀的想法而拒絕孩子

這樣其實往往無形之中也會阻斷很多孩子可以學習的機會

 

所以有時候對放鬆一點沒大腦一點

把自己當做一個孩子一樣的陪孩子成長

是不是也很棒呢

 

這本書還有太多很棒的內容

我無法都一一寫述出來

真的很推薦這一本書給大家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在養育孩子的這條路上我也是一直用新手爸媽的心態在學習

一起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