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我介紹過這本書了
後來才發現我完全沒有介紹過
這一本書我的評價一樣是N次方顆星
是一定要買來收藏的一本育兒寶典書


圖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在現今很多不管是書或是玩具或是教育
都推崇的右腦開發的時代
這本書以科學得理論來推翻這些被誇大其實的論述

這本書的內容實在太過豐富
我真的不知道該要如何介紹起
這本書在每一個章節的最後
都會告訴你要如何發掘孩子的潛能

我在這裡提幾個書中的內容
及如何發掘孩子的潛能


[一] 對外貌的自我認知:我的身體(擷取其中內容)

幼兒能夠感受到他的手放在臉頰上
並用雙手去感受他的臉頰
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雙重觸摸
幼兒也是透過雙重觸摸的感受
體認到正在觸摸的對象是自己

[發掘孩子的潛能]
對外貌的自我認知
適合年齡:12到24個月
實驗內容:
妳的寶寶知道自己長什麼樣子嗎
每隔幾個月試試這個粉紅測驗看看寶寶會有什麼反應
妳必須趁寶寶不注意的時候
將粉紅抹在他的鼻頭上
然後在一面大鏡子前觀察寶寶的反應
寶寶只是一直盯著鏡子裡的自己嗎?
會不會想把粉紅擦掉?
寶寶會指著鼻頭的粉紅對你笑嗎?
還是他一點都不在乎一副沒事的樣子?

研究人員發現
15個月以下的寶寶在鏡子前不會出現這種反應
而21個月大的寶寶則幾乎每個都會出現這種反應


我記得那時候買這本書的時候是丹尼一歲左右
我那時候一看到這一段
馬上就進行這個有去的實驗
只不過我的實驗是貼紙
比粉紅擦在他臉上還要醒目吧
結果...
丹尼真的一點反應都沒有
那是不是表示那時候的他並不認識自己
所以即使臉上出現了那麼斗大的目標
也一點感覺都沒有

前幾天
我又翻起了這本書又看到了這一段
這次我進行相同的實驗
來看看丹尼的反應吧




更早之前
我還有實驗過一件事
也是把貼紙貼在的臉上(沒照鏡子)
那次他有反應
他的反應是想把貼紙從臉上拿下來
可是他卻拿不準貼在臉上貼紙的正確位置

就像我們對著鏡子
左右兩邊會拿捏不準的感覺是一樣的
而這次我進行這個粉紅實驗時
我發現他知道鏡子裡是自己了
也發現他可以更準確的知道貼紙的位置並且拿下來


後面這本書也提到
研究人員發現
12到18個月之間的嬰孩會開始相對應於他們性別的玩具產生興趣

如果在滿兩歲之前
還開始偏好那些符合性別的玩具
那麼他將在什麼時候開始對自己和別人的性別貼上標籤呢
孩子通常會在兩三歲左右開始那麼做
他們會先認清楚自己的性別
然後才輪到他人的性別


[二] 社交/情緒自我認知:我是有感情的

我要!我要!我現在就要!
學習自我情緒的重要性

有些小兒科醫生會表示:撒野的時候別管他們
但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孩子葫蘆裡賣著什麼藥
兩歲半莎拉的媽媽便告訴我們
每次我任由莎拉撒也或是耍脾氣時
她總是無法自行回覆鎮定
所以我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
就是分散她的注意力
如果我任由她發飆的話我總是要花上一個小時抱她哄她
她才會好

那是因為莎拉還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
把自己從哭鬧狀態中抽離回神
同樣的方式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小孩
小孩子各有獨特的性情
有些孩子會比別人對事情反應更強烈感受也比較深刻
有些孩子則能很快從失望的情緒中回覆一副沒事的樣子
再繼續過他的日子

一旦孩子能想出辦法讓他自己重獲掌控權時
(尋找分散注意力的東西 換個想望的目標 透過擁抱心愛的玩具平復激動情緒)
他們便能找回征服煩躁情緒的主導權

在孩子能從這些討論中充分獲得助益前
父母必須先提供外在的協助
引導孩子進行情緒的調節
當孩子快要失控的時候
父母要懂得適時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發掘孩子的潛能]
了解情緒
適合年齡:3到6歲
實驗內容:
妳可以利用圖畫書
幫助三歲或三歲以上的孩子了解並討論何謂情緒
當故事情節出現特別好或特別糟糕的情況時
詢問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得狀況
這可以訓練孩子思考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些能產生情緒反應的結局

提示孩子思索好結局或壞結局對故事人物造成了哪些影響
小兔子找不到他的小寶寶你覺得她是高興還是難過呢?
為什麼這個小男孩在笑?

記住
在你眼中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
那些看起來及容易猜測的故事內容發展
對孩子而言未必是顯而易見的

除此之外
幫助孩子了解故事內容的情緒發展與造成原因
和孩子討論圖畫故事裡面的各種情緒表現
不但幫助孩子的情緒發展
還能幫助孩子日後成為優秀的讀者


[三] 讚美是危險的?

孩子需要得到讚美是關於他所付出的努力
而不是他的聰明才智

換句話說
就是不要因為他的聰明而去稱讚他
而是因為他所付出的努力而去稱讚他

想想看
如果你完成一件你覺得很簡單的事情時
聽到別人對你讚美
你會有什麼感覺
你一定會認為那個讚美你的人認為你不是很聰明

常常容易被稱讚聰明的而不是因為所付出的努力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便容易畏縮放棄
因為害怕失敗別人會笑他笨

所以從實驗可以得知
被稱讚聰明的小孩通常只會將聰明視為他的一項特殊才能
而不懂得好好利用這份聰明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所以
稱讚孩子的努力
能讓他們繼續奮力的進行手邊的工作
稱讚孩子的聰明
只會讓他們很快放棄


我的分享就到這啦
再打下去手會酸枕邊人會唸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育兒的觀念
和教導如何育兒
以及孩子的心理
很棒的一本書
介紹給你(妳)

有興趣的話
就去敗一本好好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